药用植物育种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药用植物育种学
实验总学时:10学时
实验类别:专业
开课实验室名称: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实验室
适用专业:中草药栽培与鉴定
开课学院:农学院
开课学期:6
一、实验课程简介
《药用植物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优良药用植物品种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多学科知识,如遗传学、药用植物栽培学、植物分类学、形态学、生理学、药用植物化学以及仪器分析等的基础上,以多学科技术研究育种规律,选育优良品种,充分发挥药用植物资源的最大潜力。《药用植物育种学》课程实验主要是通过对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评价方法和技术,以及一些常规育种技术、种子质量检测技术的学习和实践,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药用植物常规育种基本技术和方法,基本具备开展药用植物育种工作的实践技术和技能。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
1.性质:必修
2.目的: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基本具备应用药用植物育种学的基本手段和方法,相对独立开展药用植物育种工作的能力。
3.任务:通过相关实验,主要使学生掌握药用植物资源多样性评价的基本方法和技术;了解一些药用植物常规育种技术;种子质量检验技术等。由于药用植物育种工作起步晚,许多药用植物育种工作尚未起步。加之药用植物在栽培生产、经营地位、产品质量、产品收获部位等方面的特殊性,该实验课的重点放在培养学生面对一些新的、尚未开展育种工作的药用植物时,如何结合实际,有效地开展药用植物育种工作的能力。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通过实验,使学生学会一些药用植物资源表型特征、品质指标的考察和评价;
2.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3.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植物根尖染色体、花粉生活力及种子检查检验技术;
4.通过实验,使学生了解多倍体诱变技术;
5. 学生实验前应做好预习,了解实验目的,熟悉实验原理,实验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实验室规章制度,按照操作规程开展实验,并做好观察记载,正确处理数据,认真完成实验报告;
6.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结合教材讲授内容,以本实验大纲为基础,结合药用植物育种工作发展进程,灵活安排实验,并不断将本学科一些新的相关技术介绍给学生。
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主要内容提要 | 学时 | 类型 | 每组 人数 |
1 |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分析 | 针对药用植物(如:鱼腥草)不同居群开展:(1)主要农艺性状考察; (2)挥发油提取; (3)挥发油的薄层色谱与气质联用仪分析; (4)根尖染色体数目观察 | 10 | 综合性 | 2-4 |
2 | 药用植物有性杂交技术方案的制订 | (1)药用植物开花习性和花器官结构观察;(2)开花前后植株去雄套袋,授粉或不 授粉, 观察统计结实情况;(3)不去雄, 套袋,不授粉,观察统计结实情况;(5)去雄,套袋或不套袋,不授粉,观察统计结实情况;(6)观察、统计自然状态下结实情况;(7)根据上述统计结果,提出实用的该种药用植物有性杂交技术。 | 8 | 设计性 | 2-4 |
3 | 多倍体诱变技术 | (1)不同浓度 秋水仙碱溶液处理几种不同药用植物;(2)秋水仙碱溶液的不同处理时间比较;(3)表型性状考察、细胞学鉴定;(4)适宜处理时间浓度的确定。 | 6 | 创新性 | 2-4 |
4 | 药用植物种子室内检验 | (1)种子净度检验;(2)种子发芽试验;(3)品种纯度检验;(4)种子水分检验;(5)种子千粒重检验;(6)评定 | 4 | 综合性 | 2-4 |
说明:
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实验成绩主要根据学生参与实验的具体操作表现情况以及实验报告撰写质量综合评定。
实验成绩=实验课程表现成绩(含实验操作和实验态度)×20%+实验报告成绩×80%
六、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药用植物育种学实验指导、吴卫、四川农业大学自编讲义、2013修订
大纲执笔人: 吴卫
大纲审定人: 吴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