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上午8:00,作物科学国家级试验示范中心植物保护学实验室主任龚国淑及普通植物病理学、植物病原物分类与鉴定实验课授课老师李沛利带领植保专业17级同学到崇州基地开展田间课程学习——调查小麦赤霉病的病情严重度。
上午9点,同学们到达目的地,看到麦浪起伏,一颗颗金黄的饱满麦粒在麦梢飞舞后,情绪高昂。当龚教授向大家介绍完实验地的分区情况后,就对大家提出了要求:“希望我们的同学能够在这种学习方式下,更能熟悉识别田间病害,掌握基本田间调查方法。大家就品种抗性、病害动态监测、防治技术示范田三区使用五点取样法分别选择不同品种调查,按照小麦赤霉病的病情严重度分级标准记录调查植株的严重度”。获悉要求后,同学们就一股子扎入麦田开展调查了,开始有条不紊、仔细地记录,李沛利老师也在旁耐心地帮同学解答问题。
1个小时以后,所有同学都已经完成了调查工作,伴随着田边沟渠此起彼伏的蛙声,大家在田埂上积极地“做课程作业”了——抓住此次外出机会采集课程需要交的标本作业,“油菜菌核病””、“紫薇白粉病”、“龙葵病毒病”……大家采的不亦乐乎,更有甚者也不忘植保另外一门专业课“普通昆虫学”的任务——捉昆虫,“蜜蜂”、“菜粉蝶”一一成囊中之物。融会贯通,学科知识在这里交汇并进。
据悉赤霉病是小麦的一大劲敌,使用防治措施的小麦病情严重度与未经防治的小麦病情严重度相比,平均严重度会大幅度降低,这不仅启示了同学们要在小麦发病的关键时期掐住病害的“喉咙”,也对大家关于自身专业“防治病害”的宗旨有了更进一步地深化。“这次不一样的上课形式让我上得很愉快,在田间调查,锻炼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学科知识综合掌握能力、灵活应用能力,在大自然营造的天然学习环境中充实进步,非常幸福。”植保17级二班的学习委员胡万欣如是说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