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条件
  • 中心教学
  • 实践活动
  • 中心成果
  • 下载中心
  • 通知公告
  • 实验仪器设备预约
  • 虚拟仿真实验
  • 智慧农业实践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
  • 实验纲目
  • 实习大纲
  • 课程PPT
  • 虚拟仿真

《农学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农学概论》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学概论

实验总学时: 12

实验类别:专业

开课实验室名称: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系

适用专业:农经等

开课学院:农学院

开课学期:第4学期

一、实验课程简介

    农学概论实验共12学时,4个实验项目。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非农专业学生通过实验加深理解有关的作物基本概念,掌握作物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包括作物(以玉米为例)幼穗分化过程及其解剖和观察方法,作物品质类型及评价方法,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等。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

1.性质:必修。该实验课程与《农学概论》课堂理论教学密切配合,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是《作物栽培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

2.目的:本课程教学是以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和将农学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

3.任务:该实验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作物生产、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根据实际生产上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农学(作物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技能;

2.了解禾谷类作物的分类及生物学特性、栽培方法、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提要

学时

类型

每组

人数

1

禾谷类作物植物学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验证性

3

验证性

4

2

玉米类型的识别与室内考种

综合性

3

验证性

4

3

稻米品质分析

验证性

3

验证性

4

4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苗素质的影响

综合性

3

验证性

4

说明:

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

实验一 禾谷类作物植物学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一、实验目的:禾谷类作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共有十余种,各自的植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差异很大。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学会识别作物植物学牲的主要方法和依据,掌握常见禾谷类作物的主要植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

二、实验方法:取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玉米、高粱、粟、黍等禾谷类作物,的幼苗(芽)、穗子及植株,仔细观察其初生根系、胚芽鞘、叶片及穗部物、特征、小穗结构和颖果形态,反复比较区别,并用检索表进行鉴定。

实验二  玉米类型的识别与室内考种

一、实验目的:认识玉米栽培种的主要类型。

二、实验方法:取玉米各类型果穗,仔细观察籽粒的特征。将籽粒纵切,观察籽粒剖面结构;测定硬粒型玉米的产量及考察玉米的经济性状。

实验三  稻米品质分析

一、实验目的:学习稻米品质分析的一些技术及分析方法,掌握稻米品质分析的主要指标。

二、实验方法:

1、碾米品质的鉴定 

(1)清理稻谷:除去泥沙、空壳和其它杂物。

(2)称取样品:取干净稻谷试样3份,每份100克。

(3)脱去谷壳:将3份样品用出糙机分别去壳。

(4)称重计算:将3份糙米用天平称重,计算各样品的出糙率,求其平均值。

(5) 脱去皮层后称重。

(6) 精米分级,称重计算。

2、米粒外观品质的测定 

(1)垩白的测定

(2)胚乳透明度测定

(3)米粒长度及形状的测定

实验四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小麦幼苗素质的影响

一、      实验目的:了解目前主要用于生产的植物生长调剂的种类和作用;学习测定和分析作物幼苗素质的方法;掌握烯效唑对小麦幼苗的影响;

二、    实验方法:

1、 材料培养:小麦品种川育20,用4个不同浓度烯效唑溶液(0、10、20、40mg/l)浸种24h,每个处理100粒,28℃催芽4天后,转入直径8cm、高10cm的、装有琼脂塑料杯的杯中,置于有光照、温度约25℃的环境中培养10天,每个处理种两杯,每杯,30株。

2、 测定项目:每杯取10株,测定根长、根数、根鲜重、根干重;苗高,叶宽、叶面积、叶片数、叶鲜重、叶干重,并计算根冠比;用SPAD仪测定叶绿素含量。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实验根据实验出勤、实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态度、团队精神、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分,其中前两项各占10%,团队精神占20%,实验结果占25%,实验结果分析35%。

六、参考书目

[1]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任万军.四川农业大学,2013

[2] 杨文钰主编.农学概论(第二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9.

大纲执笔人:李天,刘卫国               

大纲审定人:任万军

                       

上一条:普通植物病理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条:农业生产技术与管理I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科学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版权所有
电话:028-86290873 欢迎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