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条件
  • 中心教学
  • 实践活动
  • 中心成果
  • 下载中心
  • 通知公告
  • 实验仪器设备预约
  • 虚拟仿真实验
  • 智慧农业实践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
  • 实验纲目
  • 实习大纲
  • 课程PPT
  • 虚拟仿真

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农村发展规划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农村发展规划

课程英文名称:Rural Development Plan

实验总学时: 24

实验类别:专业

学分:1.5

开课实验室名称:生态农业与区域发展系

适用专业:农村区域发展

开课学院:农学院

开课学期:春季

一、实验课程简介

    《农村发展规划》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不仅具有全面、系统的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巩固农村发展规划方面的基本理论知识,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直观现实的认识,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并完成调查、记录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将来从事农村发展设计、实践规划等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适应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对人才的需求。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

1.性质:必修。

2.目的:通过实验,让学生加深对农村发展规划基础知识、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任务:通过实验,了解概念规划与技术规划的区别,了解农村发展规划的常用分析方法及基本过程,掌握环境辨识模型、三三制式法、线性规划、综合平衡及3S技术在农业系统诊断与评价、现代农业规划、土地利用规划、村镇规划等中的应用技巧。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掌握系统动力学vensim软件的使用方法。

2.能独立进行某一特定生态系统的产业结构优化设计。

3.能用GIS软件进行土地利用及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分区。

4.能初步对某一乡村进行新农村设计。

5.结合生态学相关知识,能独立进行生态环境建设规划。

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提要

学时

类型

每组人数

1

农村发展规划的常用方法

掌握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法。

4

验证

4

2

环境辨识分析

利用环境辨识模型进行系统诊断与评价。

4

验证

4

3

产业结构优化

利用系统动力学模式对某一特定农业系统进行耕地优化及产业结构调整。

4

综合性

4

4

土地利用规划

利用综合平衡法对农业用地(耕地)的供需平衡进行分析,并通过模糊聚类法对土地利用进行控制分区。

4

综合性

4

5

村镇体系规划

结合GIS技术,对某一特定村镇体系进行功能分区与布局

4

验证

4

6

农村耕作田块配置

农村耕作田块的基本配置方式及平原地区末级固定渠道(农渠、农沟)的布置形式。

4

验证

4

说明:

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每次实验学生须单独完成一份实验报告,采用百分制对学生实验报告完成情况评分,6次实验的平均分作为本门课程的实验成绩,再以30%比例加入到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

六、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农村区域发展实验教程》,李伯兴主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大纲执笔人: 李首成                   

大纲审定人: 李晓玲

上一条:《农药生物测定》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条:普通昆虫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科学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版权所有
电话:028-86290873 欢迎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