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20日,2017年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我校作物学科杨文钰、黄玉碧、胡迅、任万军等10余位师生参会。在大会颁奖仪式上,杨文钰团队的“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荣获2017年中国作物科技奖;由任万军指导,邓飞完成的博士论文“PASP尿素和氮肥后移提高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生理机制研究”荣获优秀博士论文奖。
“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研究与应用”传承传统间套作的精华,针对其产量效益不高、难以实现机械化两大瓶颈问题,创新提出带状复合种植,研究形成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核心技术和配套技术,率先实现作物间套作种植机械化,社会经济效益显著。2003-2017年,该技术累计推广6000余万亩,新增粮食800余万吨;2014-2016年采用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较单一种植玉米新增总经济效益127.58亿元。
“PASP尿素和氮肥后移提高杂交籼稻氮素利用效率及产量的生理机制研究”一文从稻田氮素平衡到植株生长特性,从叶片形态到衰老拟合,再到生理生化分析,较为系统的解析了PASP尿素的增产增效机制,并配套其施用技术,为 PASP尿素在水稻生产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理论与实践依据,部分研究结果先后发表于Field Crops Research, Soil and Tillage Research和Crop Science等农艺学主流SCI收录期刊。
此外,在作物生理生态与耕作栽培分会场,杨文钰和任万军分别做了题为“玉米大豆传统间套作的传承与创新”和“杂交稻高产高效施氮研究进展与展望”的学术报告,并与近200位专家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