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6日上午,科技扶贫万里行马铃薯专家服务团队首席专家/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副主任王西瑶教授带领团队专家四川省农业机械研究设计院刘小谭高级工程师、四川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崔阔澍农艺师、凉山州农科所余显荣高级农艺师、凉山州农科所高山作物站徐成勇推广研究员、省人才办江北春、联络人翁周及四川农业大学马铃薯博士生彭洁、硕士生黄涛、梅猛,参加四川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启动仪式。此次活动由四川省委组织部和四川省农业厅等7家单位主办,围绕深度贫困县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特别是产业扶贫项目,选派科技专家开展科技扶贫,为深度贫困县培养造就一支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能带动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带动深度贫困地区产业发展。省委组织部副部长陈冠松、省农业厅副厅长杨朝波出席并作讲话。
当天,首批专家服务团启程奔赴12个贫困县,我省深度贫困县科技扶贫万里行活动也正式启动。
2018年3月27日上午,王西瑶教授带领马铃薯产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抵达凉山州昭觉县,开展马铃薯产业科技扶贫工作。通过对昭觉县城北乡瓦古村进行马铃薯种植品种、病虫害防治、马铃薯贮藏等方面调研,针对瓦古村马铃薯种植品种、病虫害防治等问题进行了现场宣讲和咨询。王西瑶团队针对薯农需求及发现的问题,提出根据区域和用途选择适宜品种、结合品种特性与种植环境,推行配套的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等建议。
下午,王西瑶教授一行前往西昌农科所高山作物研究站参观交流。专家团队就昭觉县马铃薯良种繁育、马铃薯未来品种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
28日上午,团队专家在昭觉县农牧局开展“马铃薯产业技术”专题培训。县委统战部马泽郎部长、副县长王凉萍主持、出席培训会。各位专家针对现阶段昭觉县马铃薯产业发展对马铃薯生产技术、市场营销新技术、新型职业农民的需求进行了马铃薯机械化助力脱贫攻坚、凉山州马铃薯产业情况和凉山州品种现状、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昭觉县马铃薯主食化产业发展、马铃薯贮藏五个专题的培训。王西瑶等专家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就昭觉县当地实际情况,结合大生态战略与供给侧改革,在培训会中指出昭觉县应发展现代绿色马铃薯产业、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产业发展目标应从“高产”转变为“稳产、优质和高效”。
本次共培训昭觉县农牧局、各乡农技员等马铃薯产业技术骨干60余人,团队除进行专题培训外,还将以马铃薯基地建设、示范户培养等方式继续攻坚破难,助力精准扶贫。
29日上午,专家团队到昭觉良圆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良圆公司)考察交流。在考察中,发现良圆公司马铃薯在贮藏过程中发芽、腐烂问题严重,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马铃薯研究开发中心常年进行马铃薯贮藏研究工作,首席专家王西瑶教师建议双方应加强校企合作,降低企业损失,进而为农户脱贫致富助力。下午,专家团队前往昭觉县日哈乡古尔以打村进行实地调研。调研发现古尔以打村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机械化严重不足、栽培技术落后、马铃薯产量低等问题。团队专家与村支部书记、吉木马铃薯专业合作社社长吉觉吉英随即就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商讨并达成共识,由马铃薯专家服务团队对合作社实行定点帮扶,再由社员指导更多农户,以最快效率帮助农户实现马铃薯优质高产,精准脱贫。
30日上午,专家团队赴昭觉县解放乡火普村进行实地调研。解放乡火普村是易地扶贫搬迁的新村,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月11日到此考察,同当地干部群众共商精准脱贫之策。专家团队考察了村合作社“昭觉县涪火生态种养专业合作社”的大棚草莓与大棚羊肚菌生产。随后,专家团队到贫困户吉地尔子家走访,发现吉地尔子家马铃薯随意堆放在墙角,发芽情况十分严重。在火普村这样的贮藏问题突出加上土地坡度较大,机械化很难发展,面对诸多问题,团队专家因地制宜,提出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下午,团队专家到洒拉地坡乡尔打火村进行调研。调研发现该村土地平整,马铃薯机械化程度较高,并且靠近公路,运输方便。但缺乏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存在马铃薯品种单一、安全贮藏意识较差等问题。团队专家随即提出应根据区域和用途选择适宜品种、结合品种特性与种植环境,推行配套的栽培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安全贮藏意识等建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