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下午,农学院党委书记胡迅、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副主任/党委副书记/副院长王西瑶、中心副主任/副院长任万军,带领学院院党委委员、中心教授委员会专家亲临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系开展植科专业建设研讨会。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系教职工参加了会议,会议由胡迅书记主持。
胡迅提到,基于2018年年终总结时植物生理与生物技术系提出的专业建设问题,本次会议旨在听取植科专业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希望能有效推动植科专业的发展。
系主任杨世民回溯了植科专业的历史和发展,提出目前植科专业发展遇到的瓶颈问题,包括专业方向的凝练,专业特色的形成,专业培养方案、专业课程设置等,他还谈到近几年系室在学风建设、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建设等各方面取得的一些成绩,但还需要继续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专业兴趣。他希望与会专家、教师建言献策,共同建设好植科专业。
王西瑶希望植科专业教师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植科专业发展好坏与植物科学与技术系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教授委员会副主任袁继超教授谈了他对植科专业的建议,专业建设主要做好两点。其一,植科专业范围虽广,但要凝练方向,找准定位,突出特色;其二,结合就业需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做实“技术”。副系主任李立芹希望学院在专业建设上多宣传植科专业。罗培高教授则谈了植科专业要搞好专业建设要找准特色植物,应借鉴西北农林大学的葡萄酒学院的建设。龚国淑教授则提到植科专业高考志愿第一志愿率较高,有转专业情况,则应提高专业的兴趣,找出专业特色,吸引专业学生。王强教授则建议植科专业应找准定位,调研其它高校的好做法好措施;另外解决人的问题,增强师资,组配出强的课程团队。符书兰教授则建议专业建设突出特色,加强“植物科学与技术”尤其是“技术部分”。文涛老师则强调植科专业要接地气,专业特色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去公司、到社会调研需求。杨先泉教授建议加强专业思想指导。倪苏副教授则强调植科专业毕业生就业很重要。刘帆老师强调摆正植科专业导向,让专业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和本领。吴麟老师则建议挖掘毕业生的需求,专业建设与毕业生网络对接。杨翠芹老师强调要做学生调查,找准植科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兴趣。孙歆老师强调教职工要做好本职工作。任天恒老师则强调专业课课时设置太少,实验课时太少,较难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验技能,应加强实验课程训练。
最后,任万军做了总结发言,他表示希望植科专业在“特色”上下功夫,“科学”上要强起来,教师多参与专业建设,多关心学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