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原分类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植物病原分类学
实验总学时: 33
实验类别:(公共基础/学科基础/专业)专业课
开课实验室名称:植物病理实验室
适用专业:植物保护、植物保护(农药方向)
开课学院:农学院
开课学期:4
一、实验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病原物的形态和所致病害特征为主要内容,重点学习主要植物病原菌物的鉴定特征,使学生掌握各类病原的形态特征和分类系统,明确症状在病害诊断中的地位和作用,为下一步学习农业植物病理学课程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培养学生热爱学科、热爱专业的思想。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
1.性质:(必修/选修)必修
2.目的:了解各个门病原菌物的形态特征,重点观察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为病害的识别与鉴定奠定基础。
3.任务:通过病原物形态观察,掌握病原鉴定与病害诊断的基本技术。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了解各个门菌物的主要形态特征。
2.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3.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病原菌,为分类鉴定打下初步基础。
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主要内容提要 | 学时 | 类型 | 每组 人数 |
1 | 卵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 学习卵菌门菌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卵菌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学习使用检索表来鉴定霜霉菌,为分类鉴定打下初步基础。 | 4 | 验证性 | 5 |
2 | 根肿菌门、壶菌门和接合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 学习根肿菌门、壶菌门和接合菌门菌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根肿菌门、壶菌门和接合菌门中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4 | 验证性 | 5 |
3 | 子囊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一) | 学习子囊菌门外囊菌亚门、盘菌亚门病原菌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与植物病害有关的重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4 | 验证性 | 5 |
4 | 子囊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二) | 学习子囊菌门白粉菌目病原菌的形态特征。掌握子囊菌门白粉菌目病原菌各主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根据检索表对白粉菌目菌物进行分类。 | 4 | 验证性 | 5 |
5 | 子囊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三) | 学习不产分生孢子、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梗、孢子座的无性态子囊菌主要代表菌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4 | 验证性 | 5 |
6 | 半知菌类菌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四) | 学习分生孢子产生于分生孢子器或分生孢子盘的无性态子囊菌主要属的形态特征及其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 | 4 | 验证性 | 5 |
7 | 担子菌门菌物及其所致病害症状观察 | 学习担子菌门各个纲病原菌物的主要形态特征。掌握锈菌、黑粉菌各主要属的基本形态特征、分类依据及所致病害的症状特点。掌握锈菌典型的生活史。 | 4 | 验证性 | 5 |
8 | 综合实验 | 提供各种新鲜材料、浸泡材料、玻片和培养物,分组进行考核,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5 | 综合性 | 5 |
说明:
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实验报告70%+课堂表现10%+综合实验20%
六、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指导、龚国淑 李沛利、四川农业大学、2011
普通植物病理学、谢联辉、科学出版社、2013
大纲执笔人:
大纲审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