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中心概况
  • 中心条件
  • 中心教学
  • 实践活动
  • 中心成果
  • 下载中心
  • 通知公告
  • 实验仪器设备预约
  • 虚拟仿真实验
  • 智慧农业实践
教学大纲
  • 教学大纲
  • 实验纲目
  • 实习大纲
  • 课程PPT
  • 虚拟仿真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虫害部分)

植物保护课程实验教学大纲(虫害部分)

课程名称:植物保护

实验总学时: 12(虫害部分占6学时)

实验类别:必修课/植科专业

开课实验室名称:昆虫试验室

适用专业:植科

开课学院:农学院

开课学期:2012-2013-2

一、实验课程简介

植物保护是为植科专业本科开设的专业课。学生在学习了微生物学、遗传学等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之后,学习本课程。

是植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实验教学,要求学生能掌握昆虫、植物病原菌形态结构特征、能识别和鉴定常见植物病虫种类及危害状。培养学生掌握昆虫学和植物病理学常规实验技能。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

1.性质:必修

2.目的:病害和害虫部分均分为基础理论(总论)和具体病虫害(各论)二大部分。基础理论部分讲述植物病害和昆虫的基本知识,各论部分是具体介绍作物主要病虫害。由于植物病虫害种类繁多,为了使学生学习后能具体认识和防治植物病虫害,因此,将植物病虫害归类来讲述,使学生既能认识和掌握具体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又能逐类旁通,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

3.任务:通过实验,要求学生对课堂讲授《植物保护概论》的内容予以验证。以实验指导的实验内容、作法提要为指导,注意观察昆虫及植物病原菌的形态结构、常见植物害虫形态特征和病害症状。掌握显微镜及体视显微镜基本操作技术,独立完成实验报告等。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典型病虫害的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学会根据茶树病虫害的发生发展特点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

2. 掌握植物主要病害症状和虫害为害状的特点。

3. 学习、掌握植物病虫害的基础实验技能。

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

实验项目名称

主要内容提要

学时

类型

每组

人数

1

昆虫外部形态观察

昆虫的体节、体段,头、胸、腹体段;昆虫触角、口器、胸足和翅的基本构造;昆虫触角、口器、胸足和翅的类型;昆虫外生殖器的形态和构造、昆虫体壁;昆虫卵、幼虫和蛹的主要类型。

3

验证性

5

2

昆虫生物学特性

1.昆虫的变态及类型。2.成虫性二型和色彩。3.幼虫体躯外部形态和类型。4.蛹的构造和类型。

3

验证性

5

3

常见作物害虫观察

水稻害虫:二化螟、三化螟、大螟;小麦害虫:小麦蚜虫、小麦螨类;

杂粮害虫:玉米螟、黏虫;地下害虫:小地老虎、蝼蛄、金针虫、金龟子。

3

验证性

5

说明:

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植物保护实验考核方法不进行卷面考试,以平时成绩作为实验成绩,试验成绩占课程总成绩30%。

成绩评定分为:

1. 出勤       10%

2. 课堂表现   10%

3.  实验报告  80%

六、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教材名称、作者(译者)、出版社、出版时间

《植物保护通论》韩昭军,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

大纲执笔人:王海建

大纲审定人:李庆

上一条:园艺植物保护学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下一条:种子生产与经营管理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四川农业大学作物科学试验教学示范中心 · 版权所有
电话:028-86290873 欢迎访问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