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栽培学Ⅰ》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作物栽培学Ⅰ
实验总学时: 12
实验类别:专业
开课实验室名称: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系
适用专业:农学专业等
开课学院:农学院
开课学期:第6学期
一、实验课程简介
作物栽培学实验共12学时4个实验项目。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实验加深了解有关的概念和原理。如掌握玉米、小麦的幼穗分化过程,同时掌握有关的实验操作技能,为进行后续课程学习及将来打下基础。
二、实验课性质、目的及任务
1.性质:必修。该实验课程与《作物栽培学》课堂理论教学密切配合,侧重于培养学生在作物栽培方面的感性认识、动手能力、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和科学态度,是《作物栽培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学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重要途径。
2.目的:本课程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作物栽培学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总体目标。
3.任务:该实验的任务是给学生提供一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平台,启发学生进行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使学生掌握进行作物生产、试验研究必要的基本技能,能根据实际生产上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所学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专业技能的理解、掌握和应用,为将来从事的科研、生产、推广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1. 要求学生掌握作物栽培学研究的方法和实验技能;
2. 了解作物的分类起源、主要作物的生物学特性与栽培方法、作物与环境的关系等。
四、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及学时分配情况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主要内容提要 | 学时 | 类型 | 每组 人数 |
1 | 禾谷类作物植物学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 验证性 | 3 | 验证性 | 1 |
2 | 玉米类型的识别与室内考种 | 综合性 | 3 | 综合性 | 4 |
3 | 玉米雌雄穗发育过程的观察 | 综合性 | 3 | 综合性 | 1 |
4 | 稻米品质分析 | 综合性 | 3 | 综合性 | 4 |
说明:
1.类型:演示性、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或创新性。
a. 演示性实验:指为便于学生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以直观演示的形式,使学生了解其事物的形态结构和相互关系、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的教学过程。
b. 验证性实验:以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验方法与技能为目的,验证课堂所讲某一原理、理论或结论,以学生为具体实验操作主体,通过现象衍变观察、数据记录、计算、分析直至得出被验证的原理、理论或结论的实验过程。
c.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
d. 设计或创新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
2.每组人数:指分组实验时每组学生人数,原则上每组人数不应超过5人。
实验一 禾谷类作物植物学特征的观察与识别
禾谷类作物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共有十余种,各自的植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差异很大。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学会识别作物植物学牲的主要方法和依据,掌握常见禾谷类作物的主要植物学特征和生长习性。
禾谷类作物包括小麦、大麦、黑麦、燕麦、水稻、玉米、高粱、粟、黍等,在植物学上均属禾本科(Gramineae)草本植物。取上述各种作物的幼苗(芽)、穗子及植株,仔细观察其初生根系、胚芽鞘、叶片及穗部物、特征、小穗结构和颖果形态,反复比较区别,并有检索表鉴定。
实验二 玉米类型的识别与室内考种
(一)识别玉米栽培种的主要类型。
(二)取玉米各类型果穗,仔细观察籽粒的特征。将籽粒纵切,观察籽粒剖面结构。
(三)测定硬粒型玉米的产量及考察玉米的经济性状。
实验三 玉米雌雄穗发育过程的观察
(一)识别玉米雌雄穗分化过程及各期特征,了解幼穗分化与植株外部形态的相关性,掌握观察方法。
(二)步骤
(1)取玉米植株材料分别测定株高、可见叶数、展开叶数、伸长节数及其部位等。
(2)将植株仔细剥去各层叶片露出生长锥(雄穗),镜检鉴定雄穗的发育时期。
(3)观察主茎倒数第5、6、7节叶腋内腋芽(雌穗),鉴定雌穗的发育时期。
(4)观察雌雄穗分化各时期的永久玻片。
实验四 稻米品质分析
(一)学习稻米品质分析的一些技术及分析方法,掌握稻米品质分析的主要指标。
(二)评价稻米品质的主要指标有:碾米品质、米粒外观品质、蒸煮和食用品质、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品质等。现择其重要的品质分析介绍如下:
(三)碾米品质的鉴定
(1)清理稻谷:除去泥沙、空壳和其它杂物。
(2)称取样品:取干净稻谷试样3份,每份100克。
(3)脱去谷壳:将3份样品用出糙机分别去壳。
(4)称重计算:将3份糙米用天平称重,计算各样品的出糙率,求其平均值。
(5) 脱去皮层后称重。
(6) 精米分级,称重计算。
(四)米粒外观品质的测定
(1)垩白的测定
(2)胚乳透明度测定
(3)米粒长度及形状的测定
(五)食用品质的快速测定
五、实验成绩考核办法
实验根据实验出勤、实验实施过程的科学态度、团队精神、实验结果、实验报告进行综合评分,其中前两项各占10%,团队精神占20%,实验结果占25%,实验结果分析35%。
六、实验指导书和参考书
作物栽培学实验指导.任万军.四川农业大学,2013
[1]于振文.作物栽培学各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2]余松烈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3]刁操全等.作物栽培学各论.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87.
[4]屠乃美主编.作物栽培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大纲执笔人:刘卫国
大纲审定人:任万军